刘建国:法理柔情 纾民之困
从法庭到政协,从案件办理到参政议政,宁夏宁人律师事务所主任、宁夏律师协会会长刘建国用行动诠释了一名全国政协委员的履职担当。他的故事,是政协委员履职尽责、为民服务的真实写照,也是新时代法律工作者服务大局、奉献社会的生动体现。正如他所言:“身为政协委员,肩负的是社会和行业的期待,要立足于本职工作,发现真相、解决问题,更高质量地建言献策。”
以法为盾护民利,以理为舟渡民忧。自从当选全国政协委员以来,刘建国把律师的严谨与政协委员的担当深度融合,将履职重心锚定在以法治担当为民纾困上。
2024年,在全国两会期间,刘建国提交了《关于进一步完善拒不执行判决、裁定行为法律规定的提案》,针对拒执行为的司法治理效果不理想、拒执行为司法治理手段适用率低、公众对拒执帮助行为的违法性认识不足等问题,提出进一步明确拒执罪与非罪的界限、在拒执罪中设立关于共同犯罪的注意规定等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建议。2024年11月18日,提案部分内容被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发布的《关于办理拒不执行判决、裁定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采纳。
“看到自己的提案建议被相关部门采纳,内心充满了成就感和责任感。这不仅是对我个人履职的肯定,更是对推动司法公正、解决执行难题的有力支持。”刘建国说,身为全国政协委员,我们要深刻理解政协的职能定位,熟练掌握协商议政的方法技巧,既要胸怀“国之大者”,把握大局大势,又要聚焦民生关切,从“小切口”入手,切实解决老百姓的急难愁盼问题。
今年3月,刘建国再次踏入人民大会堂,他的目光聚焦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问题日益凸显,成为社会痛点。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的《未成年人检察工作白皮书》和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司法审判数据表明,我国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呈上升趋势。刘建国深知,预防未成年人犯罪,需要家庭、学校、社会携手共筑防护网。
为深入了解问题症结,从自治区教育厅到公安厅,从人民法院到基层社区,都留下了刘建国调研走访的身影。他与学校老师促膝长谈,倾听家长心声,走进青少年群体,了解他们的困惑与迷茫。一次次奔走调研,刘建国对未成年人犯罪问题的根源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为建言献策积累了宝贵的素材。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刘建国提交《关于加强预防未成年人犯罪联动机制的提案》,从完善预防机制、加大对矫治机构投入、提升工作专业性等方面提出建议,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在刘建国的履职词典中,“民生”二字重若千钧。他以法治担当为笔,以奔走调研为墨,书写出以民为本、务实高效的履职答卷。“我将继续立足专业优势,努力在服务社会、服务人民中体现律师价值,积极履职尽责、建言献策,切实发挥好政协委员的桥梁纽带作用,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更大力量。”刘建国说。
责任编辑:李永红